close

Pie History courtesy of Linda Stradley and her web site, What's Cooking American, at http://whatscookingamerica.net 

吃S.jpg 派從那裏來? 相信大家可能都有這個疑問, 派到底是從那裡來的, 是歐洲來的嗎? 那為什麼我們常聽到美國派呢?為了找出這個答案, 肥肥派上網搜尋, 找到Linda Stradley所寫的"派的歷史", 也很感激她授權讓我們部份轉載使用她的文章, 跟大家分享派的歷史.   (本文章禁止全文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請先獲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與網址。)
   

派從那裏來

 

最早的派可以追溯到史前9500年的新石器時代, 我們的祖先開始種植作物. 那時的派沒什特定的形狀, 用燕麥小麥大麥等做捏一捏就是派皮, 加入蜂蜜後, 放在碳火上烤, 這就是派的雛形. 比較確定的考古發現是在埃及古時代, 埃及人把水果、蜂蜜及堅果等, 加到派裏烤來吃. 當時的派沒有特定的形狀, 有點像是法式的galette.   


接著, 古希臘人也把這食物傳承下來. 歷史學者認為 派餅 (pie pastry) 起源於希臘, 當時希臘人把水加入麵粉攪和攪和做成派餅, 早期的派皮是用來當容器, 在火上烤時, 可以包住派的肉餡和湯汁, 那時的派皮硬到咬不動, 所以也沒人會想跟自己的牙齒過不去. 那時派皮還有另一個名字, 叫做"棺材", 雖然叫"棺材", 但實際上這可是指籃子或是盒子的意思. 那時的派包的內餡是肉類, 甜派還沒出現呢

 

R.jpg


羅馬人征服希臘後, 也接收了派這樣食物. 根據歷史記載, 羅馬人用牡蠣、羊肉、魚肉等當派的內餡, 當時的派也長的有點像布丁. 隨著羅馬人統治歐洲, 派也在歐洲流行起來, 當然也融入各地特色和喜好


到中世紀時, 派不只是食物, 更變成王官貴族娛樂用的道具. 14世紀時, 法國一位公爵的廚師還做了一個超大的派, 大到可以容納28位樂師在派裏面表演. 17世紀時, 有一位著名的侏儒Hudson就因為躱在派裏的表演而贏得英國查理一世皇后海麗塔·瑪麗亞的喜愛, 而在皇后身邊服侍了18


到了近代, 派開始走入平民百姓家中, 英國派在當時的歐洲可說是無人可擋, 最有名的二道派就是牧羊人派 (派店特色之一) 及農舍派. 這兩種派都是用馬鈴薯泥覆蓋在派上, 不同的是, 牧羊人派的內餡是羊肉和蔬菜, 農舍派的內餡則是牛肉和蔬菜


移民到美洲新大陸的歐洲清教徒, 也沒忘記把派帶到美國去. 移民到新大陸的派, 也開始使用當地食材, 像是原住民的吃的水果或是莓子等. 18世紀時, 派已經成為美國殖民地家家戶戶的主要食物, 不管是家庭聚會或是節慶, 桌上一定會有派, 許多人喜歡玩吃派比賽或是丟派遊戲呢


愛派名人

 

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也是愛派人士之一, 當時的第一夫人瑪莎華盛頓本身廚藝精湛, 她所做的甜麵包派就是華盛頓最喜歡的一道菜之一, 雖然這派的名字有個"", 但這是道道地地的鹹派, 內餡有牡蠣等(應該沒有人會想吃甜的牡蠣吧...), 第一夫人瑪莎最後用甜麵包蓋在派上就完作這道菜, 也因此得名

 

牧羊人派.jpg


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愛派人士. 跟隨他三十年的廚娘兼好友常常為他準備"哈克貝瑞派"(Huckleberry, 是長得像藍莓的果子, 也是美國Idaho州的州果, 巧的是, "湯姆歷險記", 湯姆的好朋友叫哈克, 不知和這個果子有沒有關係). 馬克吐溫曾到歐洲訪問一段時間, 這期間他對歐洲的食物感到食不下嚥, 即將返回美國前, 他列了一張食物清單(這很像台灣留學生回台前, 一定會列出要吃那些台灣小吃一樣), 其中就有蘋果派、水蜜桃派、南瓜派等


雖然派在歷史上出現的很早, 但這些食譜並沒有寫的很詳細, 原因之一就是當時大家認為每個人都知道怎麼做派, 所以不用寫的太仔細. 在物資缺乏的年代, 吃不完的剩菜倒入派皮中, 上面再鋪上一層馬鈴薯泥, 就又是一道可口的菜了, 由此可見, 派在西方社會中是很家常的一道菜.

 

派皮

 

早期的派皮是用來當盤子用的, 所以烤完時都硬到咬不動, 所以也沒人吃派皮, 因此那時派皮也叫做"棺材"(這讓肥肥派想起台南小吃: 棺材板), 雖然當時把派皮叫"棺材", 但實際上這是指籃子或是盒子的意思. 肥肥派找到的資料上並沒有提到派皮何時從盤子進化成可以食用, 不過可能和後來烹調器材的進化及派皮的講究有關

 

a11.jpg


在美國超市可以買到現成的派皮, 就像是台灣的水餃皮一樣, 去傳統市場都買的到. 美國超市還可以買到蘋果櫻桃、藍莓等現成的內餡罐頭, 把食材放好丟進烤箱就可以吃了, 不過吃起來當然沒有精心製造的好吃. 就像是台灣的水餃, 可以買到一袋一百顆一百元的冷凍水餃, 也可以買到一顆快十元的水餃, 其間的差別, 大家應該都可以了解.


派的形狀最早是free style, 也就是沒有特定形狀. 後來烹調器皿精進後, 派有圓形、長方形、餃子形、有蓋(有時是鋪派皮, 或是鋪上一層馬鈴薯泥)、無蓋、格子狀的裝飾等


甜派的起源

 

就肥肥派目前找到的資料, 甜派最早出現在18世紀初的食譜, 當時只列了三種甜派, 到了18世紀末, 記載的甜派食譜有8, 1947年則有65種甜派, 現在甜派的種類當然就非常多了. 加點創意, 也可以做出特別的甜派

 

a10.jpg


蘋果派其實是起源自英國, 後來才在美國發揚光大. 以前肥肥派在美國也做過蘋果派, 在超市買現成的派皮和蘋果肉罐頭, 丟進烤箱, 烤好後再灑上肉桂粉, 冬天吃起來很過癮

 

到了南台灣, 派也在這生根落葉, 除了把家常的派精緻化之外, 也在派皮上加入了歐式派店的用心. 歐式派店老闆說, 要做出好吃的派皮, 奶油和麵粉的黃金比例就和名模的比利一樣重要, 這是歐式派店失敗過數千次找到的黃金比例. 說了這麼多派的歷史, 不如就找時間來派店吃看看這相傳是埃及時代傳下來的美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gb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